內側脛骨壓力症候群:症狀、風險因子及治療方法

內側脛骨壓力症候群:症狀、風險因子及治療方法

程皓醫師近期在校園服務時,遇到一位16歲田徑隊小朋友,他的小腿骨附近的疼痛已持續有半年了,疼痛在休息幾天後會比較好,但開始回去訓練後,痛馬上又出現,反反覆覆大約一年的時間。經由程醫師診斷後,疑似是「內側脛骨壓力症候群(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, MTSS) 」,建議需要適當的休息及核心訓練,並結合體外震波治療。治療後,疼痛大幅改善,跑步後的疼痛感也明顯減少!

什麼是內側脛骨壓力症候群?

內側脛骨壓力症候群(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, MTSS)是指在脛骨內側1/2到下1/3的位置,出現局部壓痛感,且壓痛長度超過5公分。在運動或壓力下,這些部位會產生與運動時相同的疼痛感。如果症狀持續惡化,甚至可能導致壓力性骨折。

症狀與病因

常見症狀
  • 局部壓痛,通常位於脛骨內側。
  • 疼痛會在休息後稍微緩解,但在重新運動後很快復發。
  • 痛感隨著運動量增加而加重。

好發族群

內側脛骨壓力症候群主要發生在以下人群:

  • 運動員,特別是長跑選手和田徑運動員。
  • 長時間站立或行走的人。
  • 約13-20%的跑者和35%的新兵曾出現類似症狀。

風險因子
  • 女性
  • 高BMI
  • 舟狀骨墜落(低足弓) •    髖部外展角度大

預防方法

  1. 挑選適合的鞋子:選擇大小適中且具吸震功能的運動鞋。
  2. 定期更換鞋子:每跑250-500哩更換一次鞋子。
  3. 使用適當的鞋墊:特別是有足部結構性問題的人。

治療方法

保守治療
  1. 休息和冰敷:適當的休息和冰敷可以有效減少疼痛。
  2. 調整訓練方式:避免高強度訓練,採用低負重訓練和小腿離心伸展訓練。
  3. 補充營養:補充鈣(1000-2000mg)和維他命D(800IU),女性需適當補充熱量。
  4. 使用止痛藥:如需要,使用NSAID及acetaminophen類止痛藥。

積極治療
  • 體外震波治療:對減緩疼痛和加速恢復有效果,但需更多研究支持。
  • 針灸和注射治療:可能有效,但需更多研究證實。

結論

內側脛骨壓力症候群是許多長跑選手的常見問題。休息和調整訓練方式是最有效的改善方式,對於症狀反覆發生者,可以嘗試體外震波、針灸及注射治療,有助於快速恢復。

參考資料:
Hamstra-Wright, K. L., Bliven, K. C. H., & Bay, C. (2015). Risk factors for 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 in physically active individuals such as runners and military personnel: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. 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, 49(6), 362-369. https://doi.org/10.1136/bjsports-2014-093462
Galbraith, R. M., & Lavallee, M. E. (2009). 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: conservative treatment options. Current reviews in musculoskeletal medicine, 2(3), 127–133. https://doi.org/10.1007/s12178-009-9055-6

資料提供/文:板新醫院復健科/ 聯新國際醫院 運動醫學科 程皓醫師
編輯/圖:詹雅雲

2024 年 10 月
 123456
78910111213
14151617181920
21222324252627
28293031  
彙整
返回頂端